找到相关内容79篇,用时5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哲学简论

    创造力的宗教。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是想寻求使众生得以解脱的途径,本无意于使之成为一门学科或哲学,但佛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融人了不少哲学的成分,逐渐形成以现观实相、解脱人生为目的、以思维深刻...不容否认的,因此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关注、体察就成为佛教的核心问题,人的解脱成为佛教的主要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佛学也就是人学,人生哲学是佛教哲学的中心和主体。   出于对有情众生的关爱,佛教特别强调解脱...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664608.html
  •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2)

    中’这幅作品,寄托着‘人身空虚’的佛教神学思想。这种神学寓意的实质,不论从认识或者人生观来说,都是体现出一种阴冷消沉的宗教观念,它的思想倾向是对现实人生的否定。”  笔者认为,陈先生的结论并不吻合王维此画的寓意。王维此画的寓意在于倾吐内心对当时炽盛一时的禅宗佛教的热情,表现了一种对于适意人生追求的执着。王维此画显然并未停留在芭蕉之身“空虚不实”的寓意上,而是在此上进了一步,上面引过的《大唐大安国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5065243.html
  • 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

    讲》、《印度佛学源流略讲》、《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因明入正理论讲解》等。其重要的佛教伦理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佛法与世间》和《佛性义》、《种姓义》等讲演和论文中。   (一)佛法主要解决人生问题   佛教的敦法,一般称之为涅槃之法,也叫出世间法。佛教徒修习佛法,为的是出离世间,摆脱流转生死之苦,求得涅槃解脱之道。吕澄则提出佛法下离世间的主张,认为佛法主要是解决人生问题。他在一九四五年于内...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2565282.html
  • 佛教“空”义的历史演变

      “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也是佛教义理的最高范畴。“空”因适应佛教人生归宿学说解脱论的需要而成为佛教哲学的第一个关键词。谈空说有,亦即空与有、自性与空性、无常与有常、无我与有我等关系,...全面地认识佛教“空”义的实质和特色。  一、早期佛教的无我执观念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印度盛行哲学玄思,渴慕人生解脱。围绕着这一人生的终极追求,当时主要形成两大思潮:一是婆罗门思潮,认为整个宇宙...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1468630.html
  •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   作者:方立天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 第2期]   佛教伦理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实现人生解脱的基本信念和方法。和其他宗教一样,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也离不开伦理道德因素,佛教的信徒也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之网。由此,佛教的创始者和继承者也都把伦理道德作为信徒获得美好许诺—解脱,实现人生理想—“涅架”的前提...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1869069.html
  • 佛教的财富观——宽昌法师访谈实录

    佛教的财富观——宽昌法师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华人佛教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明晨。今天华人佛教人生智慧访谈系列节目,我们请到的是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陕西西安市华严宗...,(佛教)认为最大的财富就是机缘。也就是跟不同的事情,能够在随缘不变的态度下,跟他们融会贯通。不拒绝,不排斥,不盲目地下结论。这就是机缘。有了善的缘份,就会有善的结果,就要善待人生。   那第二点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90471449.html
  •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唐人宴坐诗析论

    多少。有些「宴坐」诗不著名相,而实际充满宴坐的体验;有些「宴坐」诗虽出现名相,却不谈禅法,如元稹<悟禅三首寄胡果>云:「病宜多宴坐」、白居易<病中宴坐>云:「宴坐小池畔」等,只透显唐代文士的佛教人生;...能出入有无,融摄虚实的各种时空变化,佛教「境界」说应有不小的贡献。近人黄景进、李淼等对唐人意境论得自佛家境界说之处已多所阐发(注1),但诗论而外,诗歌作品本身这种穿境取境的功夫具现,却乏人探讨。本文拟...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2073060.html
  • 肃然起敬话“远公”

    之后,非常感动,认为与佛教相比,“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于是,兄弟俩拜道安为师,出家为僧了。参见道安,这是一个偶然。然而,正是这个偶然,导致了慧远重新设计人生。自此,他以建立佛教的中国宗派,弘扬佛法为终生奋斗的目标。   慧远主动选择了佛教人生,这给了他一种特别的命运。后来他在写给在庐山隐居的刘遗民的信中叙述了他由奉信儒学,而后钻研老、庄道学,最后却皈依了佛教,以弘扬佛教的目标而奋发的生命历程。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584385899.html
  •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引导人们追求永超苦海的极乐。不难看出,这种表面看来似乎是消极的人生哲学中,又包含着某种深刻的对人生的肯定和对人的内外自由的向往,透露出企求实现人和人生永恒价值的积极意义,只是佛教人生的过程由现世而延长为包括过去和未来的“三世”,把人生美好的理想放到了现世之外遥远的来世,但正是这种对人生内涵的扩大和对道德行为自作自受的强调,确保了佛教为善去恶道德说教的威慑性及其人生理想的恒久魅力,也正是这一点,...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096044.html